记者 回乡记 逛超市网购成村民日常

日期:2016/10/6 8:57:39 / 人气:23

       300多公里,这是从昆明市区返回滇东北老家的路程,足以远赴滇西大理或者丽江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对于常年在外的游子来说,即便相隔多远,每当遇到重大节假日的时候,都想要回家看一看,因为家乡永远是心底最为魂牵梦绕的港湾。

       俗话说,父母在,不远游。自从在昆明工作以来,每年都是放假的时候才有空闲回家乡。这个国庆黄金周,已经连续几个小长假没有回家的我,决定利用这难得的几天时间陪陪父母。
       回乡路上,记忆中的家乡还是那个家乡,道路还是那些道路;但仔细看来,那些自认为熟悉的轮廓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模糊起来,呈现出不一样的味道。
       广场舞跳起来
       由于10月1日还有采访任务,我推迟到10月2号才回家,也得以避开了出行的最高峰,回家路上还算畅通无阻。当我下午6点半到达宣威市东山镇时,在集镇上班的同学已备好家常菜,力邀吃完饭后再送我回家。席间,说起这几年家乡的变化,他也感慨颇多。
       “这几年,镇上对基础设施的投入还是比较实在的,很多行政村都修通了通村道路,还新建了水库以及其他的配套设施。特别是今年以来扶贫力度的加大,整乡推进项目进展也比较快,很多农户都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建起了新房。”这位同学早些年曾在教育系统任教,如今调至镇政府负责相关财务审计等工作,亲身见证了乡镇这些年的变化。
       饭后,天色尚早,集镇上的广场也聚集了很多出来散步的人,很是热闹。这边,一群阿姨们跳起了广场舞,随着音乐的律动,每个动作看起来都是那么的柔美;那边,小朋友跳上跳下地攀爬着各种体育器材,老人们则围坐在一起拉家常……
       而在几年前,这个小广场就是一片空地,遇到赶集天时摆满了各个商贩的摊点,再加上来自周边各个村庄农户出售的土特产品,车辆穿梭上下,往往挤得水泄不通。
       直到镇政府在东南边规划新建一个大型集贸市场后,商户们全部集中到新片区设摊营业,农户的土特产品也进入农贸市场销售,虽然赶集天还有些拥挤,但已经实现了规范化摆摊设点,集镇的商业范围也扩大了好几倍。
       曾经空旷的土地修整一番后,竖起了一些色彩鲜艳的体育器材,摆放了一些石凳石桌,长长的走廊上种满了爬藤,绿草树荫下也成为大家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一个小广场。
       网上购物也能送货上门
       修建小广场、新集镇市场只是这个滇东北小镇一个很小的变化。如今,自助购物的大型超市已经进入这个偏远的小镇,前来镇上赶集的村民们已经习惯了在超市提个篮子选择自己想要的商品。
       同学告诉我,现在集镇上有3个较有规模的超市,大到各种品牌家电小到各式各样的小玩具都应有尽有。而在几年前,镇上小商铺只能买到一些日用品,大多数时候还会买到过期的产品,而一些比较时髦的家具家电,只能到20公里外的宣威市区购买。
       不仅仅是大型超市,一些快递网点也纷纷进驻了集镇。就在我回家的当天下午,同学在京东上购买的充电器也正好送货上门。“现在镇上已经有三四家快递公司了,在网上买点东西还能直接送货上门,真是很方便。”在饭后喝茶的间隙,他就打开包装给手机充上了电。
       我和同学来自一个村庄,大学毕业后他回到了家乡,我留在了昆明。他告诉我,随着村内道路的硬化,动辄几千元、上万元的农用三轮车已经替代了传统的马车牛车,成为村里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
       “三轮车体型小,耗油量也少,很适合乡间道路上使用,特别是车厢体积也大,农忙时节玉米、洋芋在地里收起来就直接用车拉。特别是从集镇到村里1公里左右的道路硬化以后,从我们村到镇上赶集就更加方便了,骑个车或者开车几分钟就到了。”同学本来也想给留守家里的父母买一辆三轮车,但考虑到老人年岁已大才放弃。
       不仅仅如此,村里也在政府部门的资助下,由村民们主动投工投劳新建了一栋二层小楼,成为大家商议村中事务以及婚丧嫁娶的活动场所。
       不知不觉中,暮色越来越浓。在同学送我回家那短短几分钟的路程上,记忆中那个有些贫困、落后的滇东北小镇,正逐渐清晰起来。

现在致电 0931-2669854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Go To Top 回顶部